胡希恕先生经方医话
伤寒六经来自古代的八纲,仲景书本与《内经》无关。
现在一般医家都看不见少阳病,而实际上少阳病是客观存在的,辨证的尖端是辨方证,有是证必用是方,做到方证相应,服之即可见效。治疗内科杂病处方用药时,只要在辨寒热虚实上不出大的偏差,就会有一定的疗效。
我们讲的气化,就是新陈代谢的机能。拿《内经》的运气学来讲“伤寒六经”的辨证论治,既难讲又难懂,临床也没法运用。
仲景立法:津越伤越要用健胃药。仲景用大补滋阴之品,都要加用甘温养胃药,如炙甘草汤用生地黄、阿胶,要加参、草、姜、枣。
里有热,解表要加生石膏。里有寒,解表要加附子。真正的温热病,只用银翘散不行,必须加生石膏,此证我们用麻杏石甘汤,效果很好。
中医治病是辨证不辨病,这是中医的优势所在。一方可以治多病,一病可以用多方。只要辨证准确,很多诊断不明的病都可以治好。
辨方证要抓主证,主证是用药的标准。有很多机会是"但见一证便是,不必悉具"。门诊的原始病和单一病很少,而合病和复杂的病多见,所以我们常用合方治疗。
少阴病提纲“脉微细,但欲寐”是对着太阳病说的,是表阴证。病发于阴,无热而恶寒,脉浮不起来而显示微细,是气血不足之虚证,受寒之后身体困倦而想卧床。虚寒体质及老年人气血不足者,受寒之后常患少阴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