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选房想看下周围的环境,却不想碰见木鱼石山,一座小石山。其实并不是第一次相见,而是多次经过,只是以前没留意也没太在意,以为稀松平常,没想原来并不是一座平凡的山,而是有着传说的木鱼石山,山既是石,石既是山,整座山浮于水面,且四周环水,原本有小桥可上山,但现门已锁。在山的东面立有石碑,碑文标题为《木鱼石记》上面加了一个续的注明,我的理解应该这不是木鱼石记原记,而是后来人留下的续记。那么如果是这样那原记在哪里呢?不得而知。碑文自右向左500多文字记录着木鱼石山的历史及由来。于是我拍好照片,回来手打下来记录如此,碑文如下。
木鱼石记 ,木鱼石山位大别山玉博园木鱼湖一隅,由天然巨型山石构成,是故山即石,石即山。因状于僧人之木鱼浮于湖上面得名。亲临木鱼湖,波光粼粼,似玉、似缎、似虹、似幻,镇园之玉神,风姿绰约,静影沉璧,与木鱼山倒影相映成趣。沿湖南望,蜿蜒前行,玉带河缠璧而来,泉水跌宕奔突,谓之其源也。河上拱桥五座,似玉之五德命名,曰:玉仁、玉义、玉智、玉勇、玉洁也,满月蛮腰似也。立桥远观,木鱼石宛如青鲢,一忽一翕[xī],随波荡漾,倩影依依,近听水石相摩,又确若木鱼声声,清心静心,濯[zhuó]心、安心也。石上刻上木鱼之眼,浑厚遒劲,抱林守拙,乃九华慧深手书也。
涉波向山,缓道而上松柏间细数璧岩中粒粒浑圆之卵石,赏之触之,沧海桑田,由不得吾等停息,然一跃登顶,临风抒怀,玉博园风光尽收眼底,好不畅快哉!
然木鱼石名之由来,尚有二说。一曰:某年三月三,桃花汛水泛滥,有仙人取木鱼山顶之巨石以阻洪水而留于此处,谓飞来之石 ;一曰:禅宗二祖慧可梦佛开示,于史河边结庐弘法,度鱼化龙遗落手敲木鱼幻而成型。
又有帝师孙家鼐(nài)年幼赶考,遇疾留于此有感佛地之佚事乃作《木鱼石记》而名扬之。凡此种种,莫衷一是。木鱼石又谓禅石,《禅宗史料拾遗》载、木鱼石在史河,乾隆曾许:禅石也,天下第一。岁月如斯,冬心独抱,而石沉吟,唯无声静好。以敬先贤,乃续作让以志之。农历甲午年冬月。
以上为原文,学识有限,有些意思我并不能理解,还有字不认识。文中提到的孙家鼐,(1827年4月7日~1909年11月29日),清咸丰九年(1859)状元,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。帝师就是指帝王的老师,一直从政,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。文中提到孙家鼐遇疾留于此有感佛地之佚事乃作《木鱼石记》而名扬之。那么这碑文是孙家鼐作吗,那为何上面写了一个续,暂时没弄清楚,日后有机缘再讨探吧。